紫东太初是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和华为联合开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大模型,于2021年首次发布,号称是“全球首个千亿参数多模态大模型”。2023年6月16日,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发布了紫东太初2.0版本,相比第一代着力提升了决策与判断能力,实现了从感知、认知到决策的跨越,未来将在医疗、交通、工业生产等领域发挥更大作用。

发展历程:
紫东太初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20年,当时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和华为开始合作研究人工智能大模型。在研发过程中,他们利用了多模态技术,利用图-音-文等更多类型数据进行跨模态的统一表征和学习,实现了图像、文本、语音三模态数据间的“统一表示”与“相互生成”。2021年,他们发布了紫东太初1.0版本,这是一个千亿参数多模态大模型,具备全模态理解能力、生成能力和关联能力。此后,他们继续研究和开发,在紫东太初1.0的基础上增加了视频、传感信号、3D点云等模态数据,并优化了语音、视频和文本的融合认知以及常识计算等功能,从而实现了全模态理解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主要功能和技术特性:
紫东太初的主要功能包括全模态理解能力、生成能力和关联能力。它能够利用多模态技术,对不同类型的数据进行统一表征和学习,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处理图像、文本、语音、视频等多种模态数据。此外,紫东太初还具备决策和判断能力,能够实现从感知、认知到决策的跨越,这使得它在医疗、交通、工业生产等领域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紫东太初的技术特性包括千亿参数多模态大模型、全栈国产化软硬件平台昇腾AI与昇思MindSpore、认知增强的多模态关联等关键技术等。这些技术特性使得紫东太初具有高效、稳定和可靠的性能表现。
可以做什么:
紫东太初可以应用于多个领域,如医疗、交通、工业生产等。在医疗领域,紫东太初可以帮助医生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在交通领域,紫东太初可以帮助实现智能交通管理和智能驾驶;在工业生产领域,紫东太初可以帮助实现自动化生产流程和管理。此外,紫东太初还可以应用于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等领域。
使用步骤:
使用紫东太初需要一定的技术准备和操作流程。首先,用户需要准备相应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环境,包括高性能计算机、大容量存储设备、云计算资源等。其次,用户需要安装和配置紫东太初软件平台,包括安装昇腾AI和昇思MindSpore等软件库和工具。然后,用户可以上传各种类型的数据,如图像、文本、语音等,并使用紫东太初进行模型训练、调优和部署。最后,用户可以通过API接口或可视化界面与紫东太初进行交互,实现各种智能应用。
总之,紫东太初是一个强大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技术特性。它可以实现全模态理解能力、生成能力和关联能力,并具备决策和判断能力。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扩大,紫东太初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和价值。